你懂什麼是便秘嗎? 醫師解開六大迷思

2016/11/22
你懂什麼是便秘嗎? 醫師解開六大迷思
醫生,我有便秘嗎?
 
既然討論到便秘,我們就必須給他下個定義,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的定義 [3] , “一週內排便次數少於三次,其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次為硬便或排便有困難的情況,且此症狀已經持續有三個月以上”就可以稱為便秘。
 
便秘的分類主要有三種 [4]:第一種為正常傳輸型便秘(Normal-transit constipation ),這一類的病人最多,大約佔了 60 %;第二種為解便障礙型便秘(Defecatory disorder constipation),佔了約 25%;第三種則為緩慢傳輸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佔了約 15 %。至於怎麼分類及診斷就必須依靠臨床醫師問診及檢查來做判斷了,這裏涉及太多學理,就留給醫生去傷腦筋吧!
 
其實大部份便秘的病人都是屬於第一種便秘,不管是腸道蠕動還是骨盆腔底部肌肉群及肛門括約肌功能都是正常,卻時常有解便不乾淨還是解硬便的情況,而這類的病人往往都有某種社會心理壓力,加上受到坊間不實廣告的影響,總覺得大便沒解乾淨身體會出毛病,所以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況。其實有這樣的問題,我會建議你們可以前往就近的直腸肛門外科就診,詢問醫師的專業意見,而不是購買坊間的不實廣告藥物,免得花錢又傷身!
 
 
到底什麼是宿便?
 
「宿便」這個名詞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在醫學當中根本沒有這個謎樣般的名詞。這個名詞會這麼盛行主要還是因為受到坊間的錯誤概念影響,才會產生這樣的產物,像是「宿便是健康殺手」、「宿便不解會胖會有皺紋還會變老」甚至是「宿便裡的毒素會造成大腸癌」等等錯誤觀念都是油然而生。
 
甚至因為有人擔心宿便不解,跑去找坊間的美容診所灌腸(大腸水療?),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灌腸本身是個醫療行為,它是用來治療糞便填塞(Stool impaction)或是大腸鏡檢前的必要手段,如果時常灌腸可能會造成電解質失衡,更嚴重可能導致大腸破裂需要手術這樣嚴重的併發症!
 
 
大便裡面有毒會致癌??
 
我們就根據幾個常見的迷思加上醫學文獻判讀,來提供各位一個參考。首先我們要從「毒素」這件事情開始討論,有文獻指出 [5,6],糞便裡面的膽酸(Bile acid)會致癌,另外還有文獻指出 [7] 糞便裡的醋酸銨也有致癌的可能。但是後來有文獻指出這些文獻的結論並沒有辦法將便秘跟大腸癌畫上連結,而這方面的論述還是持續爭論當中 [8]。
 
主要會有這種論述是因為有醫生認為,在腸道裡的毒素(toxin)與大腸黏膜接觸過久,使得大腸黏膜開始有病變而致癌 [9]。不過就目前大腸直腸癌的病理機轉來看,主要還是跟種族、家族遺傳、基因突變、肥胖及抽煙有相關,最近的美國癌症學會(ASCO)更是提出了癌症與免疫功能方面相關的研究,讓癌症治療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肥胖與宿便沒清有關?
 
我在網路上看到許多跟這個主題相關的「健康文章」,他們強調人體的宿便就佔了 5 ~ 6 公斤,所以有很多人想盡辦法的吃坊間的瀉藥,想要達到減肥的效果,結果還沒減肥,就因為長期服用瀉藥導致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肥胖本身是飲食習慣及運動的問題,想要靠大量的瀉藥達到減肥,無疑是與虎謀皮、拔獅子鬃毛一樣的天真!
 
 
到底便秘會不會容易長息肉?
 
目前大部份的文獻指出 [10],息肉的產生過程是一系列的基因缺陷及致癌基因過度表現的結果,主要危險因子還是跟生活飲食方式(Life style)、年紀、家族基因遺傳及環境有關,其中生活飲食方面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它包含了高脂肪飲食、紅肉攝取比例過高、低纖飲食、抽菸及肥胖等。
 
至於息肉到底有沒有癌化的危險?其實文獻指出息肉是很常見的,通常成人約三成左右有大腸息肉,但是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有癌化的危險。當息肉要變成癌症,這通常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另外大部份的息肉都可以很安全的經由大腸鏡來切除,所以早發現早治療是上上策。國健局針對 50 歲以上的民眾有提供每兩年的糞便潛血篩檢,這大大地降低息肉相關的風險。
 
 
因為便秘而長期吃軟便藥物會不會有問題?
 
這又是一個坊間很常被問到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有些刺激型瀉藥(Dulcolax, Sennoside)長期服用之下,會造成大腸黑色素病變(Melanosis coli),而有文獻指出這一類的病人比較容易長息肉,日後發生癌症的風險比較高。我針對這個論點去搜尋較新的文獻 [11],他的論點主要是,這類的病人不是比較容易有大腸息肉,其實是在大腸鏡底下息肉容易被發現,因為這類病人的息肉切片下不會看到黑色素累積的情況,所以在大腸鏡下一片墨汁當中要找到一顆花生(息肉)顯得格外容易,這個論點就迅速地打破之前的錯誤假設。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全球第一!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 [12],從101年開始,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已經由大腸直腸癌所拿下,另外國民健康署也統計 [13],大腸直腸癌從民國84年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22.9人,到民國102年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4.3人,其標準化發生率已經上升了93.4%!上升的速度在這幾年更是迅速,除了大便篩檢盛行之外,國人的飲食環境(黑心食品)也是原因之一,雖然便秘本身跟大腸癌的相關性目前還沒有大型的研究可以證明,但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及定時糞便篩檢或大腸鏡檢查都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方法。
 
如果你有以上任何問題(便秘、血便、糞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及異常貧血),都可以向就近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詢問。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