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基因影響大腦發育 中研院成果登《科學》期刊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中研院團隊發現,一種被稱為ZFP568的哺乳類基因蛋白,不但決定了哺乳類的頭圍大小,也可在胚胎發育時抑制腦部的部份基因「表現」,避免新生兒罹患特定罕見疾病。該研究成果於上週登上知名《科學》期刊,獲國際重視。
基因變異 讓腦部老化加快12年
世界日報(波士頓)17 Mar 2017編譯中心/綜合16日電 腦部老化的速度因人而不同,研究人員發現,約三分之一人口擁有的一種常見基因變異,可能是有些人腦部老化速度較快的原因。法新社報導,「細胞系統」(Cell Systems)期刊刊載的這篇報告指出,這種名為TMEM106B的基因,會使正常的腦部老 化加快達12年。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缺水也能活過來的秘密
被稱為「水熊蟲」的緩步動物門(Tardigrade),是一類小型動物,身長半毫米,牠們在面對極端環境時會「玻璃化」進入隱生狀態(cryptobiosis),停止新陳代謝,待環境適宜時再復甦。實驗顯示牠們能夠抵受極端低溫、高溫、高壓、對人而言致命的游離輻射,甚至可以在缺水、真空的狀態下存活。
(科技)我國科學家利用酵母菌實時線上監測PM2.5毒性
2017年03月19日 作者:魏夢佳、鄭逢燕 來源:新華社 空氣污染特別是PM2.5是當前人類面臨的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北京大學課題組研究人員近期在此問題上取得跨學科進展,首次以熒游標記的酵母菌取代現有方法中的半導體感測器,實現了對PM2.5多方面毒性的實時線上監測。
罕有混血 冰島33.2萬人9成基因純粹
冰島是個小國,只有33萬2千多人,但是其中高達9成的人口都是純種的冰島人,基因庫的單純化,對科學實驗來說是最好的控制組,而科學家也的確在這裡發現了治療疾病的秘密武器,冰島首都有一家生物醫療公司,到目前為止已經蒐集到國家半數以上國民的血液樣本,科學家從大量的資料庫中,發現了會引發疾病的基因,包括了阿茲海默症,心臟病和乳癌,目前一連串的藥物測試都在進行當中。科學家甚至也在1%的冰島人身上,發現了可以抵抗阿茲海默症的基因變體,現在要做的,就是對它進行分析,並複製它的功能做成一種藥物,讓更多人能夠免受這個疾病所苦。
基因改造「北極蘋果」 放再久都不會變褐
基因改造「北極蘋果」 放再久都不會變褐 2017-03-19 20:36字級: 字 字 香脆的蘋果是許多人喜歡的水果,不過唯一缺點是切片後放久後會變褐黃色,感覺口感變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加拿大有家水果公司推出一款名為北極蘋果的基因改造蘋果,切開後不論放多都不會變黑變黃,不過在加拿大還沒上巿就引起兩極反應。
基因突變惹禍 家族性高膽固醇狠奪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日電)28歲女性是家族性高膽固醇症的嚴重患者,身上有多處脂肪瘤,心臟血管也嚴重阻塞,動過多次手術,最後仍回天乏術。醫師提醒,應定期做血脂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一家12口 與蒙娜麗莎同病相憐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吳姓夫婦因為陪兒子就診,三人皆被診斷出膽固醇過高,確診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其家族做基因檢測後,發現全家十二口皆罹此病,較一般人罹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二十倍。文獻指出,達文西名畫中的蒙娜麗莎也是罹患這種疾病。
4千年之謎破解 長毛象因基因突變滅絕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研究人員指出,分析現已滅絕的古代生物長毛象的DNA突變後發現,地球上的最後一批長毛象飽受遺傳疾病所苦,不但失去嗅覺、迴避同伴,還有異常閃亮的毛,暗示長毛象可能是死於DNA出錯。此一研究結果已刊載於「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期刊」。
大腸癌2大徵兆,不可不知!
【大紀元訊】大魚大肉過後,是否有不斷放臭屁、便秘、肚子悶痛或大便變細等症狀?如果一段時間後就恢復正常,就不必太擔心;如果狀況持續1個月以上,可能是大腸病變的前兆,應小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