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小姑罹腸癌 夫妻篩檢也中鏢

2016/12/5
一對中年夫妻日前去做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太太已大腸癌第2期,先生也有大腸癌前兆,醫師更發現,太太的父親也有大腸癌,且先生的妹妹最近也檢查出罹患此症,家族內四人都難逃腸癌陰影;醫師說,大腸癌已連7年蟬聯十大癌症首位,年增1.5萬名病患,父母、兄弟姊妹如患此症,最好滿40歲便開始定期追蹤。
 
收治病例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昨說,這對夫妻中的太太,因父親在10年前診斷出大腸癌,因此很有警覺性,每年都做糞便潛血檢查,最近檢查結果是陽性,再做大腸鏡確認;而她先生的妹妹則是前陣子確診罹患大腸癌,心中有陰影,因此一起來做大腸鏡,沒想到一檢查,夫妻倆都出問題。 
邱說,先生的腸道已出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即息肉中的絨毛性腺瘤,若發現時間再晚一點,恐惡化為大腸癌,而太太則確定罹患大腸癌,且已發展到第2期。 
 
家族病史須注意
目前先生需定期追蹤以防腸道息肉癌化,太太則已在某醫學中心接受手術治療,現仍在復元階段。
邱展賢說,這對夫妻除本身受大腸癌威脅,太太的父親、先生的妹妹也罹患此症,可見腸癌有明顯遺傳傾向;一般情形下,母、兄弟姊妹等一親等若患有大腸癌,本身也罹癌的機率高達1/7,民眾要特別注意。 
 
照腸鏡前先評估
雙和醫院副院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前述女性每年做糞便潛血檢查,一發現陽性即證實已到第2期,推測可能前1或2次潛血檢查結果為假陰性,因部分患者的息肉為間歇性出血,若採集糞便時正好沒出血,即無法篩檢出異常。
賴基銘說,除遺傳風險外,偏好攝取高油脂食物的飲食習慣,也會提高大腸癌機率,同家族多人患此症,也可能與飲食有關。
邱展賢提醒,有家族史者,年過40歲即應就醫進行風險評估,可安排大腸鏡檢查,若無息肉,則應每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即使追蹤3到5年皆為陰性,仍建議再做大腸鏡檢查,至少10年內應檢查1次。他說,大腸鏡屬侵入性檢查,有一定風險,要依個人身體狀況,在醫師評估及解說後再決定是否需執行。 
 
少油脂多吃蔬果
賴基銘強調,大腸癌是台灣目前每年新增患者數最多的癌症,民眾應積極從健康飲食做起,少吃高油脂食物,並多吃蔬果,比光靠篩檢把關還有效。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