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 HPV屬高危因素 安全性行為防肛門癌

2016/12/30
大腸癌已成為本地頭號癌症,大腸癌除包括結腸癌及直腸癌外,在腸道系統末端的肛門,同樣可患「肛門癌」。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或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肛門癌的高危因素,而肛交則是其中一種致癌原因,有專家藉著「世界愛滋病日」呼籲公眾關注安全性行為,以保障自己及伴侶健康。
        
肛門癌屬於罕見的腸癌,病灶位於腸道系統的最後4厘米、亦即肛門的位置。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綜合直腸癌及肛門癌的統計數字,2013年有1,135人患上直腸癌或肛門癌,死亡個案達347人。從本港的發病數字估計本港的腸癌個案中,大約有1%至2%屬於肛門癌。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謝耀昌(圖)指出,早期肛門癌病徵並不明顯,即使有徵狀出現,亦與痔瘡相似,容易令患者混淆而延遲醫治。不過,肛門癌腫瘤較為硬身,而患者可能會出現便秘或腹瀉問題,大便顏色可以是瘀紅或鮮紅色。肛門癌患者會因為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問題,體質較為虛弱,但痔瘡患者的食慾及體重均沒有明顯變化。
謝耀昌續稱,肛門癌與日常飲食的關係不大,其致病因素與感染兩種可透過性接觸傳染的病毒有關,包括:引致愛滋病的HIV及引致子宮頸癌的HPV。他解釋,感染HIV病毒人士,因免疫系統功能長期受抑制,加上病毒複製速度甚快,因而增加患上肛門癌的風險。HIV病毒可透過性接觸、血液接觸及母嬰傳染,而肛交是傳播途徑之一。安全性行為對預防肛門癌十分重要。
至於同樣透過性接觸傳播的病毒HPV,包括逾150種類型,其中約40種會感染生殖器官,屬於「高風險病毒類型」,這些病毒會分泌物質干擾有助預防癌症的蛋白質,增加致癌風險。謝耀昌強調,肛門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癌症。只要有安全性行為及接種HPV疫苗,均能有效預防肛門癌。
 
資料來源:am730